郭廣昌欲炮制巴菲特路徑:復星轉型 保險+投資

2012/11/30 14:17      黃蕾

國內保險業(yè)再現(xiàn)民營資本投資潮。繼“法人股大王”劉益謙后,民營企業(yè)家、復星集團實際控制人郭廣昌也正構建著自己的“保險”夢。他毫不諱言要成為中國的巴菲特,炮制后者“產業(yè)+保險+投資”的業(yè)務模式,帶領復星向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轉型。

在參股永安財險之后,復星與美國保德信合資組建的“復星保德信人壽”昨日開門納客。而據(jù)知情人士透露,復星同時正籌建一家再保險公司。郭廣昌構建的“保險藍圖”躍然紙上。

要做中國巴菲特

過去20年,復星廣泛涉獵產業(yè)領域,捕捉到多個行業(yè)的高增長機會。按照設想,今后10年,復星要大力發(fā)展資產管理業(yè)務,將向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轉型。以對接中長期優(yōu)質資本,將復星的投資能力與保險相嫁接。

復星這一轉型思路,與其背后的實際控制人郭廣昌不無關系。郭廣昌一直想成為中國的巴菲特,希望用5到10年的時間逐步向巴菲特的“產業(yè)+保險+投資”模式靠近。

眾所周知,巴菲特當年以保險集團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為平臺,利用保險業(yè)務提供的大量現(xiàn)金流,為巴菲特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投資資本。這也使得巴菲特的賺錢效應,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。盡管這幾年,巴菲特拋售了不少公司的股份,卻始終堅稱要對旗下保險公司永久持股。

郭廣昌打的也正是這個算盤。通過保險公司獲取現(xiàn)金流,尤其是壽險公司,兼具金融投資性質及巨大的現(xiàn)金流,可以為向投資轉型的復星,帶來中長期優(yōu)質資本,以提升復星未來的復合增長率。

坐擁三張保險牌照

為此,郭廣昌的設想是:坐擁三張保險牌照“壽險+財險+再保險”,基本囊括保險主要領域。

其搭建的保險平臺脈絡清晰可見。即通過旗下公司上海復星工業(yè)技術發(fā)展有限公司參股永安財險(已開業(yè)),以及和美國第二大壽險公司保德信合資組建復星保德信人壽,充分嫁接全球資源。而對于籌建中的再保險公司,復星方面則是諱莫如深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復星保德信人壽是國內首家民營與外資合資的保險公司。通常來說,外資在進入中國保險市場時會首先考慮大型國企。同時,復星保德信人壽也是近三年來,保監(jiān)會批準設立的第一家合資壽險公司,從籌備到獲批籌建、開業(yè),幾乎沒有經過太多的等待期。

一個中國民營大鱷,一個美國保險翹楚,這樣的強強聯(lián)合在外界看來,乃是資本與經驗的珠聯(lián)璧合。但這樣的聯(lián)手卻身處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:國內保險業(yè)深處結構轉型、瓶頸突破期,大部分保險公司的盈利周期被普遍拉長。這對于像復星這樣逐利的民營企業(yè)而言,無疑是一個不小的耐力考驗。

誠然,短則三五年,長則十余年,保險公司的盈利周期特性決定了,這個“山高水深”的行業(yè),雖缺資本,但更缺耐心。這對無論是中外股東、民營還是國資股東而言,都是一個道理,耐得住寂寞才能等來豐收之日。

相關閱讀